3月4日下午,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副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马运超先生应邀来我校作了题为“人工智能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”的学术报告,报告会在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多功能会议室举行,学院副院长唐国荣主持,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部分师生到场聆听了报告。
马运超博士长期致力于体育科研与教学创新,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,多次为国家皮划艇队、国家赛艇队等进行训练攻关服务,在运动生物力学与虚拟仿真领域建树颇丰。此次讲座中,他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为体育教学注入新活力。他提到人工智能强大的推理分析能力,能对学生体育数据进行深度挖掘,比如分析学生运动轨迹、体能消耗等数据,为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科学依据,就像拥有一位智能“教学参谋”。
谈及人工智能对体育教学的影响,马运超认为:一方面,AI能精准记录和分析学生的体育数据,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,提升教学效果。他以自己参与研发的“国家板球重点运动员训练信息集成分析平台”为例,通过对运动员训练数据的实时监测与分析,教练能快速发现问题,优化训练计划,助力运动员提升竞技水平,这一模式在校园体育教学中同样适用。另一方面,人工智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学习路径,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。
同时马教授也指出了人工智能在体育教学中的局限性。他说:“AI虽强大,但缺少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温度和情感互动,难以完全替代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和激励作用。”他强调,体育教学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,更是情感传递和价值观塑造的过程。基于此,马运超倡导“人机结合”的体育教学新模式。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辅助,同时发挥自身在情感教育、品德培养等方面的优势,实现优势互补,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此次讲座在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。不少学生表示,对人工智能在体育学习中的应用有了新认识,期待能在今后的体育课中体验到更多智能化的教学手段。
(来源:体育与健康教育学院 图/文:张峻熊 审核:唐国荣)